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官网

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

社情民意

完善芙蓉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4-03-06浏览人数:33033 次作者:本站来源::长沙民建 作者:王萍
  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499亿,占全球老年人口21.4%。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渐凸显。同时,我国还存在“未富先老”、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历史欠账较多、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问题,使得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养老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生命质量,让广大老年人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近年来,芙蓉区高度重视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完善制度、落实政策、确保效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障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

  一、基本情况

  据芙蓉区民政局统计,我区2013年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84598 人,其中空巢老人4700人,失能老人1056人,半失能老人442人,城市三无人员8人,五保户12人,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情况复杂,给养老服务工作带来了难度。为切实解决养老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我区结合实际,采取了集中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其中,集中养老是以敬老院或老年公寓为主要形式,面向有入住需要、有一定经济条件的老人。居家养老则是政府为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的养老服务。2008年以来,芙蓉区政府逐步探索建立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多方联动、市场运作,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公务服务为先导、社区服务为依托、专业服务为支撑、志愿服务为补充的社会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存在问题

  虽然集中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形式单一、志愿活动零散等原因,导致我区的养老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一)集中养老存在瓶颈
  集中养老模式主要存在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床位较少、场地有限、人员不足、收费较高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集中养老模式发展的瓶颈。据芙蓉区民政局统计,2013年我区60岁以上老年人84598 人,而养老点只有燕山街老年公寓和芙蓉区敬老院两处,其中燕山街老年公寓仅有床位约240张,芙蓉区敬老院床位仅为78张,共计318张,老年人与床位比为266:1,床位严重不足。同时老年公寓对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和完全无法自理老人分别要收取1080元、1700元、1900元的费用,造成部分有入住需求的老人因承担不起费用而无法入住,加之敬老院、老年公寓人手相对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造成相关服务水平低下,影响了老年人生活质量。

  (二)居家养老覆盖不全
  为弥补集中养老的不足,我区于2008年开始推行居家养老模式,主要依托万众和社区服务网络公司运作,仅2013年四季度,我区就为540多位老人提供了白托娱乐、物业服务、医疗服务、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就餐送餐、代购物、代就医等多个项目的服务。但居家养老主要面对“三无老人”,覆盖面有限,部分低保边缘老人,还有部分因病或其它突发性困难老人,生活不容乐观,部分失独老人需要更多关怀,按照相关规定他们却无法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三)养老服务相对单一
  目前我区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卫生打扫三个方面,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和政策服务相对较少。尤其在老年人医保报销环节,因历史问题,存在单位报销、省医保、市医保、社区医保、新农村合作医疗、商业保险等多种医疗模式,造成老年人医疗报销手续多而繁杂,亟需掌握医保政策的专业人士给予指导。部分空巢老人因子女在外工作,单独抚养小孩,在小孩购买保险、医疗、入学等方面需要政策指导。此外,部分老年人对文艺生活、国家大事、党员生活方面有较高追求,而现行的养老模式对此重视不够。

  (四)志愿活动相对零散
  近年来,随着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推广,敬老爱老已蔚然成风,针对老年人的志愿活动也是层出不穷,不断创新,创建了一系列的品牌活动。但由于相关志愿活动基本由民政部门、街道、志愿者组织自发开展,存在活动开展不够系统、缺乏统一组织、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方需求等问题。志愿者活动更多以学雷锋纪念日、重阳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纪念日或节日作为活动时间,开展的活动内容多以送文艺、送物资等形式为主,这样的志愿活动一是难以形成持续性的关怀,二是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多方需求。

  三、意见建议

  要解决我区面临的养老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在国家层面完善社保体系和供养制度,也需要我们在资金投入、机构设置,整合资源方面下功夫,实现政府和社会的协同养老。

  (一)加大财政投入,切实保证经费充足
  无论是集中养老的发展瓶颈,还是居家养老的覆盖不全,都与资金的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养老服务工作是政府组织和推动的一项社会福利事业,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所以相关的经费不能单靠街道补贴和社会募捐,而应该扩大政府财政投入。要建立起对于养老服务的整体财政预算制度,在现有投入基数上适当增加,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适应养老服务的发展,适当增建一些敬老院和老年公寓,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的覆盖面。

  (二)发挥市场作用,实现养老服务产业化
  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福利资源中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兴办养老服务产业。可以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助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针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离退休老年人,根据实际承受能力,实行有偿服务。通过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协力,逐步在养老服务领域扶植一些优秀的养老服务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减轻政府和社会的养老服务压力。

  (三)设立专门机构,强化基层工作力量
  组建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基层养老管理服务体系和组织网络,以区民政局为中心,负责全区的养老志愿统筹工作,街道社区设立相应的养老志愿工作中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动态地汇集区域内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反馈各种帮扶救助情况,实现服务网络和工作程序的便民化和规范化,使全区的养老工作做到上统筹下整合,保证养老对象不被遗漏,实现养老服务的公平。

  (四)发挥多方作用,有效整合志愿者资源
  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将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工作的机关工作人员补充到养老志愿者服务队伍中去,实行定点帮扶,切实发挥机关工作人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整合机关、街道、社区、社会志愿者资源,使养老服务工作向统一、归口、综合的模式转变,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强化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真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社会志愿大格局。

  (五)科学统筹安排,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各项需求。针对老年人高发病率这一特征,要将医疗卫生服务放在养老服务工作的首位,切实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医;针对家庭结构的日益小型化,要及时提供生活照料服务,以达到弥补亲属照料的不足,减轻亲属照料的压力;针对空巢老人精神空虚这一现状,要把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作为养老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满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