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官网

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

对加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2-11-21浏览人数:19649 次作者:本站来源:作者:孙光贵
  [内容摘要]加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就是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统战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对内激励士气、整合力量、引智增效,对外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以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对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面临的城乡差距日益扩大、民主政治亟待完善、农民权益难以保障、纠纷解决成本高昂、思想文化亟待疏导等主要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基层统战软实力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是加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的最佳时机,要从培养求同存异的乡镇统战思想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健全深入人心的乡镇统战工作机制、塑造人格魅力型的乡镇统战工作者、团结资源丰富的乡镇统战对象这五个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乡镇统战软实力执政基础城乡一体化

  在第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统一战线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工农联盟在新形势下切实得到巩固和发展;要调动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基层统一战线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一线工作者”,应正确定位、主动参与,做到有所作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统筹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为政之本,务在宁民;宁民之本,在于足用。”以人为本的治国之道,最基本的标准就是保证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并且这一标准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与时俱进。因此,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的健全、农村经济改革、农业升级转产、农民增收脱贫在当前农村工作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虽然统一战线拥有丰富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制度资源,在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维护安定团结等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但是其“软实力”在统战文化、政策、统战工作者的人格魅力等方面亟待加强,因此,加强乡镇统战的“软实力”建设迫在眉睫。只有乡镇统战的“软实力”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扬长避短,才有利于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解决城乡统筹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使统一战线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共产党领导地位的巩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关于乡镇统战软实力的基本概述及软实力建设的意义

  (一)软实力的界定及乡镇软实力建设的意义

  “软实力”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先提出来的,“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国家软实力大致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力和亲和力。

  笔者认为,“软实力”,是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基础设施等硬实力而言的。“统战软实力”特指依靠统战政策的吸引力、统战文化价值的感召力、统战人士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通过直接诉诸心灵来动员和发挥心智能量的作用,对内激励民众的士气、整合民众的力量、发挥民众的聪明才智,对外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的的能力。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能通过吸引力、凝聚力、效仿力而非强制力达到目的。

  乡镇统战软实力的力量源泉主要在于:一是统战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是统战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统战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统战工作方式,即处理统一战线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统战机制和制度模式的导向力;六是统战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形象对统战对象的影响力;七是社会舆论对乡镇统战工作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就是夯实文化、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政策、人格魅力的基础,以统战文化独特的优势和社会功能打破过去城乡二元结构,将统战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村(社区),使统一战线的潜在能力和影响力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得到充分加强和发展,从而调动乡镇统战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为城乡统筹发展作贡献,从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城乡统筹发展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虽然是处在不同层面的两个概念,但是前者日益增多的问题与后者日益扩大的涵盖面的交叉范围越来越大,所以加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对于解决城乡统筹中的问题、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有着重要意义。

  (二)加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已经具备的条件

  从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初,区、公社、大队各级干部基本上没有党外人士的概念,农村中也只有集体企业而没有私营企业。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党的各项政策经过不断调整,为加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政治基础,使加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成为可能。

  其一,新的社会阶层反哺民众,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社会阶层逐渐形成,乡村涌现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他们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参与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能正确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充分发挥其智力优势、资源优势,就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重要的作用。如不少新社会阶层人士在乡镇开办从事开发、生产、销售食品的企业,聚集了大量的经济资源、技术资源,他们也屡屡赞助社会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为民造福的行为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

  其二,民主政治逐步完善,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近些年来,不少优秀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进入了各级领导阶层,乡镇政府亦是如此,而且在推行村级干部民主直选以来,相当一部分党外人士被推选为村级干部,成为了村级事务的主要领导者,还有一部分党外干部走上了乡镇政府领导岗位,甚至出任正职。他们作为党的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作为党外人士的重要一分子,在搭建党内与党外人士之间的“感情桥梁”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不少党外人士担任部分乡镇正职以后。一方面与党员干部合作共事、团结奋进;另一方面在吸引非公经济人士到所在乡镇投资兴业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党在农村巩固执政基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在计划经济的长期约束下,我国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顽固的二元结构,“重城市、轻农村”和“城乡分治、相互分割”的观念、做法严重阻碍了农村的进一步发展。目前,城乡二元结构改革严重滞后,阻碍了政治、人才、资金、教育、文化、劳动力等诸多要素的自由流动,导致城乡收入、城乡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以致难以适应国家结构战略转型的需要。例如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尽管国家在农村的水、电、路、气等方面投入不断加大,但是还是满足不了农村发展、农业转产、农民增收的需要。尤其是用电高峰期间经常性的、无规律性的停电,不仅给农村中小企业的生产、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阻碍了招商引资的步伐。

  (二)政治民主观念淡薄
  现有的村级干部民主直选的基层民主制度,为逐步缩小城乡政治民主观念差距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行基层民主的过程中,由于部分村民政治民主观念落后、维权意识和法制意识薄弱,他们不懂得自己手中这一票是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神圣的政治权利,是执政党适应新的发展形势推进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政治民主观念淡薄的村民往往容易成为受人蛊惑的弱势群体,严重影响农村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健全。如在村级干部民主直选的工作中存在诸多弊端,给少数不合格的候选人有可乘之机,影响了民主直选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截断了民意诉求表达的渠道,以致部分地方政令不畅、矛盾重重。从而引起一些农民聚众闹事、集体上访、围堵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但是不能责怪村民的政治民主观念淡薄,而应该正视现实、积极寻找解决对策。

  (三)农民权益难以保障
  农民因为自身的法律意识匮乏、维权意识薄弱,其权益往往容易受到侵害。这些侵害是多发性的、多角度的,而最常见的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是剥夺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以后,以致他们的生存空间大为缩小,生活来源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他们迫切需要谋生的手段,而面向他们的技术培训、专业指导或者不及时,或者不普遍,或者不适用,使他们心里常常怀有难以维持家庭生计的忧虑,蕴藏着新的不稳定的因素。

  (四)纠纷解决成本高昂
  由于新时期基层利益主体不断增加、利益关系日趋复杂,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冲突,劳资纠纷、征地拆迁、移民安居等矛盾激化,以致村民围堵基层党政机关、围堵企事业机关的事件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当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出现矛盾时往往需要政府出面解决,但是总有个别领导态度粗暴、采取的方法简单生硬,导致把事情越弄越糟糕。在解决矛盾中,有的随意动用警力。动用警力虽然很多情况下能够一时平息事端,但也容易进一步激化矛盾。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处理稍有不当,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府由此付出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相当高昂。

  一是政治成本高昂。1、严重损伤了党组织的威信和政府的公信力,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后往往树欲静而风不止。通过压制的办法平服突发事件,人心多有不服,造成的怨恨多指向党和政府。2、社会舆论影响极差。特别是动用警力造成伤害甚至死亡,这就为对现实不满的人,为敌对势力造谣诬蔑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是经济成本高昂。解决矛盾纠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同时,恶劣的社会影响增加了日后招商引资的难度,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势,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五)思想文化亟待疏导
  当前,由于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有了充裕的劳动闲暇,再加上存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个人享乐主义,社会风气受到了不良思想价值观的影响,以致聚众赌博和卖淫嫖娼等现象时有发生,社会的稳定经受着极大的考验。现在的宗教工作面临新的前所未有的压力,邪教分子和境外敌对宗教势力虎视眈眈,伺机趁虚而入,违法的宗教迷信活动屡禁不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基层群众健康的思想文化观念是党的执政基础的坚强基石,如果错误的价值观得不到正确疏导,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政治团结和经济发展。

  三、建设乡镇统战软实力,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途径

  (一)培养求同存异的乡镇统战思想文化
  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以致多元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激荡。新形势下,统一战线中出现了许多新阶层、新成员,他们学历较高、视野广阔、善于社交、独立意识强烈,拥有着为祖国作贡献的强烈愿望。多元的社会阶层和新成员产生了多元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有其独特魅力,对巩固农村执政基础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是,如果多元的文化得不到有效统一,少数民族人士、海外人士和党外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宗旨、性质认识不够,将有可能导致各个文化群体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因此,要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实现共同的文化理想为目标,打造文化界人士乃至不同的阶层、阶级之间广泛联合的统战文化。

  统战文化是需要我们共同挖掘和提炼的一种历史沉淀,是一座值得研究和开采的富矿。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以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为核心内容的统战文化,加强思想感情沟通,进一步凝聚人心,推动当今海内外中华儿女继续前进。

  一是加强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常识,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政治形势。

  二要充分利用海峡两岸因国民党重新执政的有利形势,在“九二共识”的前提下,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载体,把台联、侨联的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营造出中华民族大联合、大团结的良好局面。

  三要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开展。坚持以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充分运用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团结文化的优良传统,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苗族的芦笙节、侗族的花炮节、毛南族的分龙节、仫佬族的依饭节、彝族的跳弓节、京族的唱哈节等。通过节日庆祝活动,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的氛围,增进民族了解与团结。

  四要挖掘宣传民族英雄人物,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如古代的屈原、岳飞、于谦、王昭君、戚继光和现代的马本斋、乌兰夫、李明瑞、韦拔群等等都要加以宣传,增强爱国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和辐射力。

  五要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推进优秀民族文化产品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如长沙举办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以“魅力汉语,精彩世博”为主题,吸引了来自62个国家80个赛区的107名选手抵达湖南,充分展示了汉语的魅力,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把以上五个方面引向基层,通过高尚的精神文化氛围的陶冶,提升民众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感情,形成民众公认的乡镇统战思想文化,则十分有利于增强乡镇统战的软实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政治民主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其最核心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尊严,但农民的合法权益往往容易受到侵害,无法表达其诉求。“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这些积久的怨愤在弱势群体忍无可忍的时候,终究会在沉默中爆发,对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摧毁力。而完善的统战政策能够发挥“避雷针”的作用,将民意诉求缓缓诉诸于决策者,并将领导决策渐渐深入民心,从而避免大量民怨在瞬间碰撞,发生霹雳惊空、雷霆动地的超强力的反应。因为统战政策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文化优势、智力优势,施加强大的影响力,对矛盾双方进行劝慰、沟通,及时解决矛盾,最大程度地保护农民的权益,确保他们不致在矛盾激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受到伤害,切实地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在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中,充分利用统战对象资源优势,在广大村民中大力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培养农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提高农民参政议政的能力,逐步缩小城乡政治民主观念的差距,帮助引导乡镇政治民主建设朝着健康的道路发展;支持构建农民自身诉求的表达机制,为领导干部的决策提供宝贵的依据;协助构建村级干部的民主选举机制,争取选出综合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基层领导,能够切实维护好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当地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通过这些加强统战软实力建设的措施,在经济上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问题,在政治上大大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健全深入人心的乡镇统战工作机制

  1、抓住城乡统筹的最佳时机,冲破城乡统战二元结构

  毛泽东在1939年10月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在第19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也一再强调:“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重要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一个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离不开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统一战线;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离不开统一战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离不开统一战线。”胡锦涛同志在党中央召开的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统一战线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统一战线确实是我党无往而不胜的战略武器。但是,那种以社会上层人士为对象的统战工作是在共产党驱除外敌、夺取政权和建国之初的作法,因此基层的统战工作历来比较薄弱,这是建国后长期实行的统战工作城乡二元结构所造成的。现在是实行城乡统筹的新时期,是让统一战线冲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基层统战工作的最佳时机。

  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在城乡基层,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目的是要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要使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统一战线只有改革过去的管理模式,把统一战线的影响范围真正扩大到每个乡镇村,才能促进城乡人才、资金、教育、文化的流动,解决城乡统筹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尤其在农村基层,统一战线才有能力在乡镇做好教育引导、团结争取、化解矛盾的工作,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协调关系上发挥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

  2、为引智增效出力,是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长效行为
  加强对统一战线成员的培训是增强经济发展“造血功能”的根本战略措施,而不是治标不治本的“输血”措施。一方面,加强培训,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邀请党外知识分子中的专家学者开展创业指导服务活动,帮助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活动,在返乡创业人员、大学生和下岗职工中培养致富能手或创业带头人。另一方面,加强实践基地的创建,在实践中锤炼能力。积极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农村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开发,在科学化程度和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非公企业建立“创业就业见习基地”,接收下岗失业青年、青年农民工和已毕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进行创业就业见习,为其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创造条件。这些“引智增效”措施虽然不如“引资增效”立竿见影,但是一种立足长远的乡镇统筹发展的战略行为,其效果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文化方面,它在诸多方面为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有裨益。

  3、宗教管理变“堵”为“疏”,争取人心
  在宗教信仰方面,有的领导把农村宗教与迷信活动等同看待,多以强制的方式进行管理,难有成效。若凭借统战文化的无形影响力,则可对宗教信仰变“堵”为“疏”,达到加强对宗教管理的目的。“代虐以宽,兆民允怀”,用宽容的态度取代严酷的态度,兆民万姓才是感恩的,才能发自内心的服从。所以统一战线在农村宗教管理方面要依靠统战文化,正确引导、变“堵”为“疏”,建立县、乡、村三级工作网络,为宗教人士排忧解难,以便维护城乡稳定、抵制境外敌对势力进行宗教渗透和邪教分子的不法行为。

  例如,长沙县对县基督教中心教堂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教堂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将大大促进所辖地区的基督教徒依法、有序、正常地开展宗教活动。又如拨款修葺陶公庙,适当补助生活困难的宗教教职人员,使陶公庙不但成为旅游胜地、健身娱乐的理想场所,而且鼓励了该庙的神职人员自觉反对私建庙宇、劝阻非法的封建迷信活动,特别是坚决抵制法轮功不法分子的阴谋,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长沙县这些举措,既促进了宗教关系、邻里关系的和谐,也促进了民众的身心健康,真正把广大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切实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四)塑造人格魅力型的乡镇统战工作者

  统战工作不仅是统战工作者与统战成员之间观念的交锋和迁移的过程,更是人格的交融和重塑的过程。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统战工作成功的基础,是统战干部的必备素质,是建立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桥梁。如果统战干部在党外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信,则使其具有了较强的人格魅力、深入人心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而恰恰是这种非权力性影响力很有利于得到党外人士心悦诚服的尊敬与服从,使党外人士感受到在他的领导下确实能干出一番事业来,那么就能把大量的党外人士吸引在他的周围。

  要塑造人格魅力型的乡镇统战工作者,就要着力将统战部门打造成一个热情为民、积极为民排忧解难、密切联系群众的“统一战线成员之家”;要按照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具有民主作风、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要求,建设一支“人格好、人缘好、形象好”的统战干部队伍;对统一战线成员要高看一等、厚爱一层,真正做到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放心、生活上关照;各级统战部门和统战干部要努力成为统一战线成员生活上的贴心人、工作上的代言人、成长中的搭梯人。

  (五)团结资源丰富的乡镇统战对象

  在新的历史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涵盖“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强大联盟,肩负着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促进“一国两制”和和平统一祖国的重要任务。统一战线聚集了大量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留学人员、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港澳台侨人士等,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对促进党政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关系这“五大关系”和谐具有其独特的优势,是党增强吸引力和亲和力的重要途径。

  这些统一战线成员多属社会精英,许多人拥有渊博的学识、专业的技术、丰富的资源,但是在乡镇基层除了少数人在政治上通过人大政协作一定的政治安排外,缺乏有效的措施实现对他们的引导,难以促使他们团结合作、引资增效。为促使乡镇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其优势,要以乡镇商会、侨联台联活动组、企业家联合会等基层社团为纽带,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抓手,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和港澳台侨人士更广泛地团结和凝聚在党和政府周围;要引导他们不断拓宽经营领域,主动积极地回馈社会、造福当地人民;发挥统一战线成员中涉农方面的学者和农产品销售方面的专家在产品布局、经营方向、宏观管理、物流信息、市场销售等等方面的专长和优势,引导他们深入农村进行项目帮扶、信息帮扶、销售帮扶,为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作出贡献。

  不少乡镇通过认真扎实的统战工作,耐心细致地团结教育企业家,基本做到了“兴一个企业、富一方人民”,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发展经济、减少社会矛盾等方面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例如不少乡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支持党外人士建工厂、办农庄使当地农民受益,举行“三帮扶”活动:项目帮扶,企业强村提升当地新农村建设水平,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资金帮扶,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产业帮扶,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走这条企业结对帮助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按照“建立一个好机制、带出一个好队伍、制订一个好规划、找到一条好路子、实现一个好目标”的工作要求,整合统战、企业和村级三方面的资源,帮助农村发展集体经济、转移剩余劳动力、改善村容村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根不深而望树木枝叶繁茂,源不畅而望水流充沛不竭,那是不可能的。共产党的执政根基在城乡基层,加强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是顺民心、固政权、立国本的战略举措。“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虽然乡镇统战软实力建设属于无形的政绩,但是,这最终将体现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上,体现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中。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9

  ②汪洋,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促进重庆更好更快发展[D]北京,求是,2007.11

  ③王元京,建立城乡统筹发展长效机制的思考[D]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06.3

  ④赵同顺,对广州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建议(提案)20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