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官网

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参政议政 >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长沙城市经济国际化水平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13-01-10浏览人数:43380 次作者:本站来源:长沙民建 作者:民建长沙市委课题组
  长沙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44.76亿元,比上年增按照市政协的统一安排,民建长沙市委牵头开展了“提高长沙城市经济国际化水平”子课题调研,现在汇报如下:

  一、长沙具有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八大优势

  1、经济规模迅速增大,全国排名快速靠前。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率先发展。

  2005年以来,工业总产值每年增长1000亿,2009年迈上4000亿元台阶。作为内陆省会城市,长沙牵住工业经济这个影响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工业内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提升整个城市国际化水平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3、文化产业优势明显,地方文化特色鲜明。

  长沙文化产业主要特点有:第一、核心层文化产业的带动力显著增强。第二、新兴文化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品牌文化企业贡献明显。第四、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第五、广播电视影响力不断扩大。第六、图书发行市场长盛不衰。第七、酒吧、歌厅娱乐演艺业市场特色鲜明。文娱演艺业是长沙文化产业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长沙文化产业地方特色鲜明,市场机制健全,创新能力强,已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竞争优势明显。文化产业是考核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长沙在这方面已走在国内省会城市的前列。

  4、传统商贸流通市场活跃,辐射效应不断增强。

  从全国省会城市比较看,2009年长沙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4.9亿元,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排第8位。从中部六市比较看,2009年长沙零售总额在中部六市中位于武汉市之后排第2位,长沙与武汉的差距不断缩小。长沙传统商贸基础得到巩固,新型业态不断创新,各种竞争主体进入有序良性竞争,地区商业经营特色鲜明,为进一步提高长沙商业国际化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5、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新型生产性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长沙近年新型生产服务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7年12月,长沙市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08年1月,长沙市已被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成为全国13个基地城市之一。长沙生产性服务产业将成为长沙城市经济国际化中一个崭新“亮点”。

  6、新型涉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长沙大力实施“政府主导、项目带动、城市营销、游客满意”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长沙旅游经济大幅增长。据统计,长沙2009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89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5.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18.5%,并荣获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颁发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长沙利用自身人文优势,在涉外旅游产业中已奠定的一定基础,后发潜力巨大。

  7、传统的外经外贸业务得到巩固提升。

  据统计:2009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业务有所下降,但外经业务好于上年指标。2009年利用外资项目(企业)个数160个,比上年增加5.3%;合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额26672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9.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20326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9.7%。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数量等历来都是考核一个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指标。长沙在这方面有一定基础,并且增长势头强劲,只要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状态,迅速提升长沙城市国际化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8、金融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国际金融水平不断提升。

  2009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速、对GDP增长贡献率都是近5年来最高。目前,长沙共有外资金融机构2家,其中外资银行分行1家,外资(合资)保险分公司1家。2008年2月,汇丰银行长沙分行正式挂牌成立,成为第一家进入湖南的外资银行,实现了外资银行落户长沙零的突破。2006年11月,中英人寿长沙分公司开业,成为落户湖南省的第一家外资保险公司。目前,我市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公司有3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有1家,在多伦多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有1家。长沙金融国际化虽然起步晚一点,但已引起政府高度重视,随着涉外金融环境改善,涉外经济业务量增加,长沙金融国际化一定会实现一个跨越式的大发展。

  长14.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同比增长13.7%,达56620元,折合人均8300美元。与国际化大都市人均生产总值10000—12000美元相比,仍在相当距离。

  二、影响长沙经济国际化水平提高的五个问题

  1、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2、经济结构及产业内部构成比例上的差距。

  长沙2009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6:44.6。数据表明:长沙第三产业比重占地区生产总值(GDP)为44.6%。与全球国际化程度高的城市第三产业占GDP中的比重在70%以上相比,其差距是巨大的。就这几年值得长沙人自豪的工业产业来说,其整体结构也有待优化。主要表现为传统产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少,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仅占全市工业的30%左右。在产业结构比例上,长沙有的产业与经济周期关联度大,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密相关。如果国家宏观政策出现重大转折,将直接考验长沙工业产业结构和企业产品结构,从而影响长沙工业的发展速度和三产中的比例构成。如果放大到国际化经济格局中,长沙产业结构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3、商贸流通和现代生产服务限于小范围低层次竞争,参与国际化竞争意识有待加强。

  长沙商贸流通及相关消费市场主要存在四个不足:一是发展定位过低,受周边中心城市挤压严重。从区域经济来看,广州、武汉,南北夹击,给长沙经济发展带来了相当大的挤压。二是消费规模偏小,辐射范围有限。商圈辐射范围目前主要局限在省内,对外省的影响有限,离国际水平商贸消费城市标准更有差距。三是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市场信用体系尚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四是高端品牌和高端消费群有待培植。

  4、长沙文化休闲旅游产业亟待整合开发,吸引境外客人来长旅游措施有待加强。

  目前长沙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长沙代表“历史文化名城、快乐之都”等的内容不具体,代表长沙形象的产品、旅游点宣传不够,开发不足。二是缺乏有影响的文化娱乐品牌,缺乏代表本土特色的有影响的文艺娱乐形式,休闲娱乐业没有形成合力。三是文化休闲、旅游业人才缺乏,后劲不足。四是长沙旅游业整合、开发不够。没有统一的对外旅游形象宣传,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远远不足,长沙旅游与周边旅游资源结合开发不足,导致长沙出入境人数虽多,但长沙作为旅客旅游目的地的却不多。

  5、金融产业意识有待加强,国际金融业务有待发展。

  长沙目前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一是把金融作为一个产业的意识有待加强,现实经济生活中,部分人员愿意花大量资源来“招商引资”,而看不到通过资本市场,同样可以做大做强企业的目的。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来做大做强企业更为人鲜知。二是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我市数量与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相差甚远,与中部六市的武汉也有一定差距。三是收汇、用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涉外收入总量占全国比重较小,长沙市仅相当于全国的0.3%和0.27%。四是在海外上市的公司家数偏少,基本没有海外基金直接投资我市。

  三、提高长沙城市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建议

  1、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促进长沙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建设长株潭“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需要,按照“以外向型工业为重点,以旅游文化业为特色,以国际化金融业为依托,以外经外贸业为保障”的方针,统筹安排,全面推进长沙城市经济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2、努力营造提升长沙经济国际化水平的良好氛围。

  加强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提升长沙城市经济国际化水平的良好氛围。如利用新闻媒体、各种会议、标语传单、社区板报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提升长沙城市经济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让“长沙国际化,国际化都市”的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宏观政策指导。在长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将长沙旅游文化等优势产业以及外经外贸业、金融业、新型工业作为长沙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支柱产业,出台相应产业发展规划,扶持、引导相关产业的发展。

  3、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增强长沙经济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要发挥我市在人才、科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高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改造相结合,更加富有成效地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要加强自主创新。要引导企业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自主研发具有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突破一批技术瓶颈。二是做大做强产业集群。长沙应做大做强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家用电器、中成药及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六大产业集群集聚,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三是坚持有选择性地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要提高优势产业与国际国内产业的对接能力,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力争多引进世界500强和中央企业等战略投资者。

  4、以集约化经营、集团化发展为方向,进一步提高长沙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要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倾力打造具有国际品牌文化项目,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品牌赢取优良的产业效益。长沙市具有一批声誉度高、内涵丰富且具独特性的文化资源,可以作为打造文化品牌的优质资材。通过精心整理包装出一批有基础有潜质的项目,面向海内外招商,引进高水平的大企业集团前来进行品牌开发。在打造本土品牌的同时,注重引进成熟的国际知名文化娱乐品牌。要通过培养、引进和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既懂艺术、又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文化人才;同时要建立长沙文化人才引进机制,拓宽文化人才引进的途径,增强文化发展的源动力和竞争力。

  5、将长沙建设成为区域消费中心,吸引海内外人群来长沙旅游和消费。

  第一、以消除制约消费的制度和政策性障碍为重点,优化消费环境。抓紧建立覆盖城乡的住房、养老、医疗保障体系,使百姓有钱敢花;完善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财政支持与补贴政策,建立收入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百姓有钱可花;建立与国际消费群体相适应的软硬环境,吸引国内外顾客持币在长沙愿意花。第二、以电子商务为突破口,创新消费模式,培育消费热点。规范发展电视购物,积极培育汽车消费,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打造旅游品牌。第三、以特色商业街建设为核心,优化消费平台。着力发展芙蓉中央商务区,引导五一商圈、东塘等商业中心、黄兴路步行街等现有特色商业街区错位发展,支持内五区结合各自优势,新建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专业街市,吸纳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长沙商贸物流业。

  6、加快转变外经外贸增长方式,提升长沙经济国际开放水平。第一,要引导出口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大力实施出口品牌带动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继续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积极培育汽车及零部件等潜力出口产业,提升传统大宗商品出口水平,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推动外贸增长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第二,大力发展和提升加工贸易。要以积极有效的政策支持为引导,以加强基础设施、功能配套设施和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保障,以工业园区、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等为主要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环保型、资源节约型的加工贸易项目。第三,注重扩大进口和自主创新。扩大长沙急需的设备、原材料、先进设备与技术的进口,特别是扩大技术进口,鼓励和引导企业引进国外前沿技术,不断提高专利技术引进的比例,鼓励企业与研发机构开展吸收与创新的联合研究开发,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出口后劲。第四,加快推动外经合作。依托六大支柱产业,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力争在支持重点企业和园区在境外设立工业、农业园区。第五,把劳务输出作为扩大就业的途径之一,着力扩大国外劳务输出的渠道与规模。组织多层次、多形式业务对接活动,努力拓展国际劳务合作市场。

  7、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长沙服务外包产业。长沙在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金融中介等新型生产服务有一定发展基础,尤其是长沙服务外包产业,优势明显,建议优先发展。第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紧迫性和主动性。调整城市发展战略,明确将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产业来发展。第二,以开放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大力引进、培养服务外包人才。整合全市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资源,采取奖励、专项补贴等的措施,挖掘培训潜力。制定服务外包人才引进战略,将服务外包高级人才列入全市重点吸引人才范围,用一流的发展环境和创业氛围留住企业、留住人才。第三,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推进“服务外包集聚区”建设。进一步扩大长沙作为“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和“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集聚辐射效应,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园和服务外包集聚园规划建设,为基地城市发展提供支撑。第四、加大政策扶持,完善政府推进体系建设。建议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明确列入市财政预算,建立持续支持机制。设立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奖励、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等方式。

  8、重视金融产业发展,加快长沙金融国际化进程。

  第一、要倡导各级领导干部学金融、懂金融,特别关注经济国际化条件下的有关国际金融知识学习和运用,切实将金融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考虑。要加大对金融的宣传,特别是不同于国内金融的国际金融常识普及工作,增强群众国际金融意识。第二、加快设立“长沙市金融业发展基金”,为建好区域性金融中心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第三、建议成立长沙市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聚集金融专业人才,整合金融智力资源,使之成为市委、市政府金融决策的“大脑”。密切联系湖南籍、长沙籍的金融高管人员,让他们多关心、多支持长沙金融业发展,提高长沙金融国际化水平。第四、严格按照上市程序,对全市预备上市企业进行规范辅导,并每年按标准实行动态淘汰制度,并鼓励企业海外直接主市融资。建议市政府成立“长沙市上市资源发展基金”,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必要的财政支持。第五,继续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市内有实力的企业利用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扩张,实施并购战略。第六、鼓励在长的银行、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更多的参与全球金融市场,增加海外投资经验。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和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交易等外汇市场上的金融产品;探索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在长设立离岸业务分部。第七、积极稳妥地引进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外资证券机构、外资担保公司等外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利用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贷款来推动长沙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