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抗战胜利的历史时刻——记一次有意义的支部活动
更新时间:2015-09-25浏览人数:17698 次作者:本站来源:长沙民建 作者:李香珠
今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9月8日,民建开福区四支部(老年支部)的同志一行11人,在支部负责人方湘林和张祝利的带领下,奔赴抗战胜利受降地芷江,重温中国军民欢庆抗战胜利的历史时刻,感受芷江这座湘西边陲小城七十年的发展变化和展现的新风貌。
一、观芷江受降地,抗战胜利名城今已欣欣向荣
下午3时许,我们乘高铁顺利抵达芷江,下车后直奔芷江城郊七里桥村,那里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所在地。街道两旁,挂着“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喷绘条幅。
我们刚走进受降园大门,就看到高大的“受降纪念坊”。这是一座白色三门四柱的牌坊式建筑,形似一个“血”字,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纪念坊始建于1946年,曾被称为“中国凯旋门”。纪念坊上方题有“震古烁今”和“蔚为国先”的匾额。门洞的正面和背面还题写了四副对联,正面两副是蒋中正和李宗仁的题联。联文分别是:“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横额是:“武德长昭”、“布昭神武”。
记得1992年10月我来此地参观时,还见到过何应钦的题联,今已不存(原联见注①)。穿过牌坊,右边是经过提质改造后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内展出的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政要和各战区司令、将领指挥全民抗战的档案资料,其内容丰富,无法一一备述。在牌坊的左边是受降店里会场旧址。它是黑色木质板房,大门上方悬挂着“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匾额,窗户旁贴着“和平永祭”四个大字。会场里面摆放着三张铺着白色桌布的木质办公桌。上方是中美代表受降席,下方是日本投降代表席。在相应的木椅前的桌面上,还摆放着当年中方代表萧毅肃等人,日方代表今井武夫等人的名字的小木牌。据说会场的物件全是原貌陈列,这些桌椅、沙发都是当年的原物。大家很激动,仿佛70年前的场景就在眼前。受降典礼是在1945年8月21日举行的(持续到23日),当时会场内有100多人。日本投降代表桥岛芳雄是一位陆军参谋,他坐在今井武夫的右边。在典礼进行中,他紧张得不停地擦汗。美国记者拍摄的视频真实地记录了这个细节。
当天下午,我们还参观了“飞虎队纪念馆”。纪念馆前坪左侧竖有美国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大型塑像。陈纳德将军受蒋介石、宋美龄之邀来到中国芷江开办航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飞行员。后来他又组织了美国空军“飞虎队”来中国参加对日作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纪念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飞虎队队员的英勇事迹,以及中国飞行员与飞虎队并肩战斗所取得的辉煌战绩。纪念馆还展出了中美飞行员当年开过的飞机,使用过的枪支、军服、生活用具等实物,充分彰显了美国空军和陈纳德将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当天晚上,我们投宿于舞水河东岸的吊脚楼西码头客栈。晚饭后,漫步舞水河边街头,只见两岸建筑物灯火辉煌,七彩飞虹在公路桥边缓缓滚动,霓虹灯光姗姗烁烁,好一派火树银花、繁荣昌盛的太平景象。当我们步行在古朴典雅的世界第一大风雨桥——龙津桥上时,只见大桥两边的小商铺摆放了各式各样的侗族特色商品,还有各种风味小吃。在桥上护栏旁的长椅上也有不少人坐着聊天乘凉,享受着这天赐的河风所带来的凉爽……据当地人介绍,龙津桥在解放前是一座简单的石墩木面公路桥。新中国成立后,这座桥被改建成桥、廊、亭一体的古朴风雨桥,如今已成为“抗战胜利名城”的著名景点。现在连接舞水河两岸城区的桥梁增加到了5座,城区面积比原来增加3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芷江的交通也得到了迅速的改善。现在既有高速公路相接,又有高铁相通,水路运输也十分便利。当年抗战留下的机场还被改造成更大的民航机场。他们自豪地说:“一个县城就有一个机场,这在全国都少见啊!”
二、览洪江古黔城,军统特训机关现身热播电视剧
9月9日,我们告别芷江后,驱车赶赴洪江市黔城镇,参观了位于黔城西北隅的芙蓉楼和黔城老街。芙蓉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5不按),系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王昌龄而建的一座古典园林建筑群,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地。园内有芙蓉楼主楼、耸翠楼、半月亭、龙标胜迹门、碑廊、三角亭和三绝树根雕、连理树、醉酒石等古迹(注②),诗联、刻石、题跋无数,不可一一细述。今录王昌龄和李白诗各一首为下,以志不忘。
王昌龄《芙蓉楼送章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王昌龄的诗作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前后,其实他尚在江宁(今南京)任上,还未被贬到龙标(今洪江市),诗中的“芙蓉楼”也是指镇江的名胜古迹。而黔城镇的“芙蓉楼”却是在清嘉庆年间,时任知县的曾钰为纪念“诗家天子”王昌龄而建造的。王昌龄是在唐天宝年间(741-756)被贬为龙标尉的,这就是黔城芙蓉楼对联中所说的“地以人传”的缘由吧!
黔城老街就是古黔城。据当地人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是黔阳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县政府设在安江(也是黔阳地区行署所在地),黔城镇现属洪江市管辖。黔城老街石板路面,街道狭窄,一色的木质门户,大都人去楼空;昔日的文庙内也是一片荒芜。老街内现在住户不多,也有少数一人和经销生活日用品的商户还坚守在这里。在老街,我们先后参观了根雕艺术馆、手工刺绣作坊、节孝坊、龙王庙等景点。
抗战期间,国民党党部和军政机关也设在这里,还由戴笠主持开办了士官学校(五期)和军统特训班。现在城内还留存的是士官学校旧址和戴笠故居。军统特训班当年办在现今的根雕艺术馆内,展室里还介绍了特训班的情况和戴笠的生平事迹。现在湖南卫视热播的抗战连续剧《伪装者》中,主角明台受训的学校即位于此。
参观结束后,已过正午时分。我们在归途中纷纷议论,大家都深有感概地说:“在这两天的行程中收获极大,既缅怀了抗战先烈,铭记了民族历史,又饱览了湘西边陲城镇的自然风光,还受到了中华古代文明、古典文学的熏陶,真正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支部活动。”
注:
①“受降纪念坊”何应钦题联:
“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城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到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②“王少伯醉酒石”王昌龄(字少伯)《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一、观芷江受降地,抗战胜利名城今已欣欣向荣
下午3时许,我们乘高铁顺利抵达芷江,下车后直奔芷江城郊七里桥村,那里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所在地。街道两旁,挂着“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喷绘条幅。
我们刚走进受降园大门,就看到高大的“受降纪念坊”。这是一座白色三门四柱的牌坊式建筑,形似一个“血”字,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纪念坊始建于1946年,曾被称为“中国凯旋门”。纪念坊上方题有“震古烁今”和“蔚为国先”的匾额。门洞的正面和背面还题写了四副对联,正面两副是蒋中正和李宗仁的题联。联文分别是:“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记名城”,横额是:“武德长昭”、“布昭神武”。
记得1992年10月我来此地参观时,还见到过何应钦的题联,今已不存(原联见注①)。穿过牌坊,右边是经过提质改造后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内展出的是抗战期间国民党政要和各战区司令、将领指挥全民抗战的档案资料,其内容丰富,无法一一备述。在牌坊的左边是受降店里会场旧址。它是黑色木质板房,大门上方悬挂着“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匾额,窗户旁贴着“和平永祭”四个大字。会场里面摆放着三张铺着白色桌布的木质办公桌。上方是中美代表受降席,下方是日本投降代表席。在相应的木椅前的桌面上,还摆放着当年中方代表萧毅肃等人,日方代表今井武夫等人的名字的小木牌。据说会场的物件全是原貌陈列,这些桌椅、沙发都是当年的原物。大家很激动,仿佛70年前的场景就在眼前。受降典礼是在1945年8月21日举行的(持续到23日),当时会场内有100多人。日本投降代表桥岛芳雄是一位陆军参谋,他坐在今井武夫的右边。在典礼进行中,他紧张得不停地擦汗。美国记者拍摄的视频真实地记录了这个细节。
当天下午,我们还参观了“飞虎队纪念馆”。纪念馆前坪左侧竖有美国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将军的大型塑像。陈纳德将军受蒋介石、宋美龄之邀来到中国芷江开办航空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飞行员。后来他又组织了美国空军“飞虎队”来中国参加对日作战,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纪念馆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飞虎队队员的英勇事迹,以及中国飞行员与飞虎队并肩战斗所取得的辉煌战绩。纪念馆还展出了中美飞行员当年开过的飞机,使用过的枪支、军服、生活用具等实物,充分彰显了美国空军和陈纳德将军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当天晚上,我们投宿于舞水河东岸的吊脚楼西码头客栈。晚饭后,漫步舞水河边街头,只见两岸建筑物灯火辉煌,七彩飞虹在公路桥边缓缓滚动,霓虹灯光姗姗烁烁,好一派火树银花、繁荣昌盛的太平景象。当我们步行在古朴典雅的世界第一大风雨桥——龙津桥上时,只见大桥两边的小商铺摆放了各式各样的侗族特色商品,还有各种风味小吃。在桥上护栏旁的长椅上也有不少人坐着聊天乘凉,享受着这天赐的河风所带来的凉爽……据当地人介绍,龙津桥在解放前是一座简单的石墩木面公路桥。新中国成立后,这座桥被改建成桥、廊、亭一体的古朴风雨桥,如今已成为“抗战胜利名城”的著名景点。现在连接舞水河两岸城区的桥梁增加到了5座,城区面积比原来增加3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芷江的交通也得到了迅速的改善。现在既有高速公路相接,又有高铁相通,水路运输也十分便利。当年抗战留下的机场还被改造成更大的民航机场。他们自豪地说:“一个县城就有一个机场,这在全国都少见啊!”
二、览洪江古黔城,军统特训机关现身热播电视剧
9月9日,我们告别芷江后,驱车赶赴洪江市黔城镇,参观了位于黔城西北隅的芙蓉楼和黔城老街。芙蓉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5不按),系为纪念唐代大诗人王昌龄而建的一座古典园林建筑群,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地。园内有芙蓉楼主楼、耸翠楼、半月亭、龙标胜迹门、碑廊、三角亭和三绝树根雕、连理树、醉酒石等古迹(注②),诗联、刻石、题跋无数,不可一一细述。今录王昌龄和李白诗各一首为下,以志不忘。
王昌龄《芙蓉楼送章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王昌龄的诗作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前后,其实他尚在江宁(今南京)任上,还未被贬到龙标(今洪江市),诗中的“芙蓉楼”也是指镇江的名胜古迹。而黔城镇的“芙蓉楼”却是在清嘉庆年间,时任知县的曾钰为纪念“诗家天子”王昌龄而建造的。王昌龄是在唐天宝年间(741-756)被贬为龙标尉的,这就是黔城芙蓉楼对联中所说的“地以人传”的缘由吧!
黔城老街就是古黔城。据当地人说,新中国成立之前,这里是黔阳县政府所在地,解放后县政府设在安江(也是黔阳地区行署所在地),黔城镇现属洪江市管辖。黔城老街石板路面,街道狭窄,一色的木质门户,大都人去楼空;昔日的文庙内也是一片荒芜。老街内现在住户不多,也有少数一人和经销生活日用品的商户还坚守在这里。在老街,我们先后参观了根雕艺术馆、手工刺绣作坊、节孝坊、龙王庙等景点。
抗战期间,国民党党部和军政机关也设在这里,还由戴笠主持开办了士官学校(五期)和军统特训班。现在城内还留存的是士官学校旧址和戴笠故居。军统特训班当年办在现今的根雕艺术馆内,展室里还介绍了特训班的情况和戴笠的生平事迹。现在湖南卫视热播的抗战连续剧《伪装者》中,主角明台受训的学校即位于此。
参观结束后,已过正午时分。我们在归途中纷纷议论,大家都深有感概地说:“在这两天的行程中收获极大,既缅怀了抗战先烈,铭记了民族历史,又饱览了湘西边陲城镇的自然风光,还受到了中华古代文明、古典文学的熏陶,真正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支部活动。”
注:
①“受降纪念坊”何应钦题联:
“名城首受降,实可知扶桑城剑,富士扬鞭,还输一着;胜地倍生色,应推到铜柱记功,燕然勒石,独有千秋”。
②“王少伯醉酒石”王昌龄(字少伯)《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上一篇:迎春团拜会 民建壮志扬
下一篇:怀念当年的“小伙子演唱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