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原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先生
更新时间:2015-07-17浏览人数:14549 次作者:本站来源:原创
7月12日凌晨,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与世长辞,享年80岁。成思危是“创业板之父”,也曾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成思危,湖南湘乡人,1935年生于北平,父亲成舍我是中国杰出的“媒体人”,亲手创办过12家报纸、期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三次选择皆为报国
1回归内地
成思危在北平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成思危,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1948年底,随父亲举家搬迁到香港后,成思危就读于左派学校,受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1951年,年仅16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自此,他开始了漫长的跨越两个世纪的报国之旅。
2赴美留学学成后回国
“文革”结束后,成思危做了他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
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而是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3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94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了时任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的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
成为中国股市“创业板之父”
据《证券时报》报道,成思危与创业板“结缘”始于1998年,之后的多年间,他就此提出诸多真知灼见。
1998年,他提出了创业板大“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第一步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成立一批风险投资公司;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
2002年,他提出“小三步走”的建议:第一步是把发审委已经通过的小盘股集中起来开辟一个中小企业板块,由于不降低上市条件,各方面比较容易接受,且这部分企业的数量也不太多,上市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第二步是适当降低条件,逐步扩大这个板块;第三步是条件成熟时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创业板。
2007年,针对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成思危认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进步;我国涌现出不少有价值、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宜早不宜迟。
对于风险投资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这一问题,成思危认为,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提供一种直接投资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活力,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2009年创业板终成正果。
成思危指出,现在等待创业板的企业非常多,政策对它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是十分必要的。而之后可以考虑逐步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真正有科技创新的企业能够得到金融支持。
成思危,湖南湘乡人,1935年生于北平,父亲成舍我是中国杰出的“媒体人”,亲手创办过12家报纸、期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三次选择皆为报国
1回归内地
成思危在北平时,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成思危,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1948年底,随父亲举家搬迁到香港后,成思危就读于左派学校,受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1951年,年仅16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转折,毅然决然地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自此,他开始了漫长的跨越两个世纪的报国之旅。
2赴美留学学成后回国
“文革”结束后,成思危做了他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去美国读书,当时已在化工界小有名气的他,却改行学了工商管理。
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而是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3当选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1994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了时任民建中央主席孙起孟的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
成为中国股市“创业板之父”
据《证券时报》报道,成思危与创业板“结缘”始于1998年,之后的多年间,他就此提出诸多真知灼见。
1998年,他提出了创业板大“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第一步是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成立一批风险投资公司;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创业板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
2002年,他提出“小三步走”的建议:第一步是把发审委已经通过的小盘股集中起来开辟一个中小企业板块,由于不降低上市条件,各方面比较容易接受,且这部分企业的数量也不太多,上市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太大;第二步是适当降低条件,逐步扩大这个板块;第三步是条件成熟时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创业板。
2007年,针对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成思危认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进步;我国涌现出不少有价值、高成长性的创业企业,建立创业板市场的条件已经具备,宜早不宜迟。
对于风险投资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这一问题,成思危认为,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提供一种直接投资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激发创新活力,实现高技术的产业化。2009年创业板终成正果。
成思危指出,现在等待创业板的企业非常多,政策对它们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是十分必要的。而之后可以考虑逐步降低准入门槛,让更多真正有科技创新的企业能够得到金融支持。
“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于心。”这是他对自己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