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官网

中国民主建国会长沙市委员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会员社区 > 会员风采

会员风采

使命的召唤,事业的追求
更新时间:2012-12-20浏览人数:13106 次作者:本站来源:原创
  编者按:为庆祝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65周年暨民建在湘建立组织60周年,民建湖南省委举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湖南民建会员优秀事迹巡回宣讲”,在全省近4000名会员中选取9位会员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巡回宣讲。长沙民建会员沈其威作为9位典型代表之一,他的先进事迹获得了省领导和民建会员的一致好评。

  使命的召唤,事业的追求

  ----记民建雨花区一支部原主任沈其威

  基层支部是民建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参政党作用和实现会的政治任务的基础。基层支部主任是决定支部作用发挥好坏的关键。数十年来,湖南民建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支部主任。民建雨花区一支部原主任沈其威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把当好民建支部主任作为一项事业来追求,长期坚持不懈,用心经营,立足小支部,干出了大事业,带领支部在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支部。

  2007年就退休的沈其威,以前在雨花区计委担任部门负责人。1989年民建长沙市委成立郊区民建支部筹备小组,当时只有三个人,沈其威是该筹备小组负责人;1992年正式成立郊区民建支部,1996年更名为雨花区一支部,一直担任支部主任; 2002年市委会成立雨花区工委,任工委主任兼雨一支部副主任。2007年由于年龄关系,免去工委主任职务任支部副主任。

  从作为支部负责人起,沈其威就心系民建,坚持把民建作为一项事业来抓。为加快发展,支部成立之初,他始终坚持严把入会关,坚持“求精”,以质量求发展的总体思路。

  为发展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沈其威想了很多办法,他利用非常广的人脉关系,哪里有好的对象,他都随时掌握。比如,朱志彪是雨花区中学教育的头牌,无党派人士,沈其威知道这一信息后,他就特意去拜访一个区教育局的朋友,有意无意说起朱志彪老师,谁知道那个朋友对朱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讲这位同志各方面素质非常高。在这种情况下,他先让一个负责小学教育的朋友去做朱老师的工作,之后,再通过长沙市委一个与朱老师熟悉的同志去和他联系,同时,找区委统战部同志和朱老师单位领导,帮忙做工作,最后,自己出面,一说,朱老师非常高兴就申请加入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付出是非常值得的。朱老师素质高,能力强,后来担任了区教科中心主任,区科学发展观讲师团讲师,本职工作突出,积极参加会务,为支部带来了非常好的影响。沈其威担任支部负责人20多年,直接经他发展的会员有18名,素质都比较高,现任民建长沙市委主委段安娜就是他发展进来的。

  会员发展进来了,他就考虑对每一个会员的培养、发展和推荐的方案。为培养和推荐支部人才,沈主任花了很多心血。比如,积极推荐他们参加省、市、区各级举办的统战理论学习班,支部主动与单位协商为他们解决会务费和差旅费,让他们能安心学习;邀请骨干会员认真学习讨论区政府的工作报告,通过学习讨论努力提高骨干会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水平和能力。雨花区市政局局长莫志刚是民建雨花区一支部会员,为培养和推荐他,沈其威花了很多功夫。莫志刚开始在房地局当一般干部,业务能力强,但脾气有点傲,沈主任为帮助他,多次去房地局沟通关系,找房地局领导和他本人谈话,帮助他理顺了关系。在他当了建设局副局长后,为更好理顺关系,沈主任把区委统战部长、组织部长、区政协副主席、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和他本人等一干人请到一起进行座谈,讨论主题是如何当好副职,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和培养他。到了市政局后,沈主任为帮助他更好成长,2009年,支部组织骨干会员,以支部的名义和中共雨花区市政局党委,开展以合作共事为主题的政治对话,得到了区市政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市政局党委书记亲自撰写一年来与民建会员、市政局莫志刚局长合作共事的成绩,对莫局长给予很高评价。

  在推荐人才方面,支部排除按资排辈老做法,坚持谁有条件就推谁,谁有机会就推谁,通过利用各种资源,不断加大推荐力度,拓宽推荐渠道,特别是不断加强与雨花区委、人大、政协的联系,多次与区委组织部,统战部沟通,亲自去找主管组织的区党委副书记推荐支部人才,带领支部班子与会员所在单位的党委行政一把手交流,为他们顺利成长扫清一些故障,带领支部会员到民宗局街道、工商联、侨联等单位进行沟通,推荐和支持会员到各行业、单位建功立业,发挥骨干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在支部31名会员中,通过不断努力,推选了15名市、区县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2名区工商联副主席、1名侨联副主席,1名少数民族管理委员会副会长、1名海联会副会长、1名区建筑工会主席等9名会员,他们成为了这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今年,又有8名会员成为雨花区机关形象监督员。区政协主席杜正国在政协全会中讲,民建雨花一支部人才辈出,感谢民建雨花区一支部为区政府、区政协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和政协委员。

  为树立民建良好形象,扩大民建影响,沈其威同志以创建“学习型支部”为抓手,内提素质,外树形象。

  他从自己做起,要求每一名会员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他自己由于发愤工作, 1995年被评为国家计委系统全国先进工作者,在北京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接见。支部会员在他带领下,个个成为各行业骨干、先进人物。如柳庆新被评为民建全国先进、莫志刚被省民建省人事厅联合表彰二等功。

  为严肃纪律,创造良好支部风气,沈其威提出支部建立的各项制度,一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1995年,他们有一个会员,原来很积极,支部一直把他推到了区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但他当了副主席之后,长期不交会费,支部各项活动也不参加,好象不要支部了。沈其威只是科级干部,他去找这个区政协副主席谈话不下于五次,但就是听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支部召开会议,对这名会员提出除名处理,报市委会批准同意,这名同志的区政协副主席位置随后被区里取消。还有一次,召开支部会议时,给一名企业家会员打了几个电话都说忙,因为他连续几次没有参加会议了,会后,沈主任就带着支部成员到他的企业,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很忙。他说,如果真的很忙,我们大家就一起给你帮忙。从那以后,那个企业家会员就再也没有缺席过支部会议。他说,没有想到沈主任这么认真。现在,支部成员都非常遵守支部各项制度规定。

  支部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多,参政议政既是支部的职能,也直接关系到支部形象。为提高参政议政水平,他们支部创造性地提出“会员抓热点、支部抓重点、专人抓提案”的工作思路,发挥各自特长,注重协调配合,大幅提高提案质量。支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提交的提案议案质量太差的,沈主任找他们个别谈话,一是指导、二是督促,确保提案的高质量、高水平。

  学习型组织建设是近年民建中央提出的一个重要活动,他们支部按照“重在学习、贵在参与、旨在提高”的总体思路,提出“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要求会员通过亲身参与去体验,去提高。2008年冰灾,支部把救灾与会员教育结合在一起。灾情发生后,立即组织8000元资金和盒饭、水等物品,选派8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家,顶寒风踩冰雪,在京珠高速公路上慰问受灾的旅客和司乘人员。他们在交警同志安排下充当临时疏导员,两名女会员在离京珠高速不远处的支部活动基地烧了两大盆碳火,准备了热腾腾的姜糖茶,安排了十来名受阻的老弱妇婴。沈主任自己患有类风湿关节炎,为了更好地组织这一次学教活动,克服关节钻心痛的困难都一直全程参与。在其他爱心慈善工作,如慰问农民工子女、扶贫济困等方面,他们都组织会员积极参与,所有会员都感觉,做这些事是一种光荣,是对个人素质、人格的修炼与提升。支部一个会员去年还被湖南省慈善协会评为爱心大使。区红十字会,对民建的捐助单列一本,从抗击非典起,每次都有记录,区里每次有这样的活动,都要民建带头,作表率,起带动作用。特别是,他们在扶助贫困学子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做好爱心接力棒的工作,要求受助学子不但要认真学习还要回报社会。每年春节,都要对受助对象进行回访,考察他一年来在爱心奉献上做了什么事。有一个受助对象,在长沙理工大学读书,他每天利用晨跑机会,捡矿泉水瓶,来解决他班上一个比他还困难的学生的中餐问题,去年他被选为长沙理工大学学生会干部。民建支部的爱心接力棒得到很好传递。区政协一位领导感慨地说:没想到民建支部工作做得这么细。中共雨花区委副书记张伯云参加支部在圭塘小学慰问农民工子弟活动时说,“雨花区民建一支部创建学习型支部抓得扎实,通过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政治素质较高的好同志”。民建中央马培华副主席说,雨花区一支部在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中都开创了一条新路。

  由于支部素质高,形象好,在区里影响大,民建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也非常大,虽然加入支部门槛高,很多人还是不断努力,要求加入。莫志刚同志,写申请书写了10年,一直要求加入,有几个民主党派有意发展他,他拒绝了,为什么一定要加入民建,他说,民建有我们的榜样在那里,有我们的旗帜在那里。他就认定了民建这个牌子!

  沈其威是平凡而优秀的支部主任,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把民建小支部做出了大影响?用他的话说,就是要把民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

  正是把民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沈其威才对会员精心培养、大力推荐,唯贤是举!正是把民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追求,才会积极维护支部会员合法权益,上下奔波,为会员挽回数百万损失!才会在应该在家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仍然心系支部,为支部尽心出力!

  民建省委黄周秀副主委讲,用心才能做好党派工作。用力只有称职,用心才能优秀。沈其威同志确实做到了!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一个支部条件有好坏,但只要我们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把民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做不好的工作,民建的事业就一定会越来越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