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

关于构建金融人才洼地,将长沙建设成金融中心的建议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和命脉,金融中心是指各类金融机构集聚一座城市,数量较大的资金、金融信息、金融交易、特别是金融人才均聚散于此,通过金融交易持续促进实体经济成长。一座城市的经济活力是否旺盛、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甚至于是否可以建成国家中心城市主要因素也取决于金融是否发达。长沙要建设成国家中心城市,首先就是要将长沙建成为金融中心。而要大力发展长沙的金融业,第一要务的就是要有大量高端的金融人才,将长沙构建成金融人才洼地。缺乏金融人才而又要大力发展金融是无本之木,建设金融中心乃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更加无从谈起。

  长沙的金融业相对其他竞争对手来说还比较落后。长沙作为国家重要省会城市,没有一家上市的金融机构。传统的四大金融支柱产业,除了银行外,证券、保险、信托长沙没有一家。相对于金融业发达的城市来说,长沙的各类投资基金、合法合规的互联网金融也非常少,而且规模也很小,就连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其他省会城市相比也明显偏少。可以说,以长沙现有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大力发展长沙的金融业大有可为。但经过我们调研发现,金融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长沙金融之都建设的主要瓶颈和障碍。表现如下:

  一、全市金融风险管理人才极度短缺。风险管理作为金融的核心经营活动,直接决定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和资产损失比率的大小,甚至直接决定一个金融机构是否能持续经营。最近几年,我市有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出现了较大的资产损失和经营困难,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风险管理高级人才。

  二、全市信贷人员严重依赖抵押物,小微信贷技术水平很低。无论是银行还是小额贷款公司,信贷人员都严重依赖抵押物,特别是依赖房地产。这导致缺乏房地产等抵押物的贷款申请人被直接拒之门外,这也是造成我市缺乏不动产抵押物的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三、全市基金管理人才和股权投资人才高度短缺。基金和股权投资是构成资本市场的重要因素,是连接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重要纽带。一个城市没有一定量和一定层次的基金和股权投资人才,则这个地方的资金通过直接投资进入实体经济的程度就会很低。目前长沙的基金管理人员和股权投资人才数量远低于其他竞争城市。

  四、互联网金融人才奇缺。我市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数量少,实力弱,大量外省市的互联网金融充斥其中。我市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或机构里面,大量业务停留在简单的产品营销方面,其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缺乏有效风险隔离和防范措施。

  五、金融法律实务人才高度短缺。我市各类金融机构里面,高级法律实务人才并不多见,而从事金融律师事务的律师也很少。这从我市不少法官的案头上,动辄积压几百个金融纠纷案件可见一斑。而大量纠纷事由都是由于对物权法、担保法、债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适用不当和缺乏法律实务技能所致。

  造成上述金融人才短缺的原因:

  一、金融业发展过于保守。金融业规模过小,数量过少都是发展保守的表现,这会造成金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缺乏实践的土壤。如上所述,我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基金公司、股权投资机构等的数量都处于省会城市明显偏后位置,相对于武汉、成都等竞争性城市来说,更是落后。

  二、全市缺乏金融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我市一直没有将金融业的大力发展提上日程,从而导致我市没有形成统一的金融实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金融人才培养处于自发阶段,主要依靠相关高校的金融类专业自发的培养人才,以及金融机构自身成长起来的人才。

  三、机制与待遇造成我市金融人才持续流失。金融机构文化机制僵化和待遇较低是造成我市金融人才短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高校大量毕业的各层次金融人才没有将长沙作为职业发展的首选地,而我市金融机构培养出来的部分实务型金融人才到了一定的层次,由于机制和待遇的原因离开了我市。

  四、全市缺乏金融人才交流平台。除了政府组织的与中央金融机构和其他城市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交流以外,全市范围内的金融人才交流非常少,没有形成交流习惯,各个金融机构在人才交流方面过于保守。

  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一、制订全市金融人才培养规划。建议以市金融办为主,成立长沙金融人才培育办公室,制订全市金融人才培养长远规划。重点规划我市金融风险管理人才发展计划、基金与投资人才发展计划、互联网金融人才发展计划、信贷和保险人才发展计划、适合我市的各类小微信贷技术以及相关金融服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等等。

  二、大力发展金融产业以吸引金融人才。一是依托我市机械制造、电子与信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优势产业,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产业基金与股权投资业务、合法合规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等等。二是在产业优势地域打造基金小镇、租赁小镇、互联网金融小镇等,利用产业优势培育金融洼地和金融人才洼地。三是培养与形成特色金融。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机构、合法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在打通资金与实体经济深度对接桥梁的同时,形成金融人才孵化与培养的土壤;积极争取设立市属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机构。对我市相关金融机构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并将优惠政策转移延伸到吸引金融人才的各项具体措施之中,以舞台吸引人才、以政策留住人才,真正形成金融人才的洼地。

  三、优化金融人才培育机制以大力培养金融人才。一是对高校金融类专业的在校生普及提供金融岗位“临床”实习机会;成立金融人才职前教育机构,吸引我市资深的金融人才加入职前教育机构,对相关金融专业的学生提供金融职前教育。二是打破各类金融机构在人才交流与培养方面的保守习惯,在我市建立一个金融实用型人才交流平台,让各类有风控经验、金融产品设计经验、贷前财务调查与贷后管理经验、法律风险防范与资产保全经验、金融与实体经济对接的各类经验的优秀人才在平台上无保留地交流、学习、交换甚至兼职。三是出台制定配套政策,对高端金融人才的薪金待遇、安家落户、子女入学方面予以优惠。

分享到:

推荐资讯